首页 资讯 正文

挂职肿瘤博士扎根山区一年期满,当地群众纷纷挽留:“再干一年吧!”

体育正文 95 0

挂职肿瘤博士扎根山区一年期满,当地群众纷纷挽留:“再干一年吧!”

挂职肿瘤博士扎根山区一年期满,当地群众纷纷挽留:“再干一年吧!”

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芳(wángfāng)

“湖北省(húběishěng)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玉素甫博士在通山挂职期间,带动受援科室发展、造福万余群众,希望他能继续留下再工作一年。”近日,应众多(duō)患者和(hé)当地医生的请求,通山县委组织部和通山县人民医院相继致函湖北省肿瘤医院,希望在当地挂职的博士医生玉素甫能多干(gàn)一年。当地乡亲和百姓都(dōu)说:“这样的好医生,咱舍不得放人!”

医院征求玉素甫本人(běnrén)意见时,他毫不犹豫(háobùyóuyù)地答应并表态:“既然通山人民信任我、需要我,那我就再扎扎实实干一年!”

据悉,玉素甫是新疆维吾尔族(wéiwúěrzú)人,湖北省肿瘤医院头颈(tóujǐng)外科副主任医师、医学博士。

2024年7月(yuè),玉素甫(yùsùfǔ)被选拔成为湖北省第十三批“博士服务团”成员,在三家医院中(zhōng),他主动选择了通山县人民医院,因为他觉得相比市级医院,这里更需要他。

到任后(hòu),玉素甫(yùsùfǔ)发现当地肿瘤患者(huànzhě)大都会去省市大医院治疗,既奔波劳累,花费还高。为此,让肿瘤患者安心在家门口就医,成为他的奋斗目标。

一年来,玉素甫带领(dàilǐng)甲乳疝外科和耳鼻喉科不断开展新(xīn)业务新技术,填补了当地多项技术空白。

黄沙铺镇的阮女士被确诊为局部晚期甲状腺癌,肿瘤侵犯食管、喉返神经(shénjīng)等(děng)重要器官,声音沙哑严重,玉素甫团队为其实施(shíshī)了对手术精度要求极高的甲状腺癌根治及喉返神经修补术后,她(tā)重获健康(jiànkāng),声音沙哑也得到明显改善。98岁的方(fāng)奶奶因为脸部巨大肿块溃烂恶臭影响睡眠和行动(xíngdòng)来就诊,玉素甫团队在局麻下,为其实施了肿瘤切除及高难度的颞浅动脉额支皮瓣移植术,即切除肿块后,用患者前额的皮瓣来填补缺损,术后移植皮瓣成功存活,奶奶9天便康复(kāngfù)出院……一例又一例康复病例为更多患者带来本地就诊的信心。

在玉素甫的(de)指导下,受援科室全年累计开展甲状腺癌、乳腺癌、头颈部恶性肿瘤(èxìngzhǒngliú)切除等手术400余台,甲状腺癌年手术量增长了8倍。其大力推广的甲状腺结节(jiéjié)穿刺活检(huójiǎn)技术,一年来将甲状腺癌术前诊断率从5%提高到95%。他还通过(tōngguò)彩超与(yǔ)病理报告对照点评,在日常工作中帮助超声科医生提升肿瘤识别能力。如今,超声科以陈星星为代表的年轻医生都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超声专家。

今年4月-5月,玉素甫邀请(yāoqǐng)湖北省肿瘤医院、武汉协和医院超声专家(zhuānjiā)到通山,开展了8次县域医生培训。在省城专家的(de)手把手教学下,全县13个(gè)乡镇卫生院彩超医生的超声检查和诊断水平得到明显提升。

接诊过程中,玉素甫发现通山县群众普遍体检意识淡薄,导致肿瘤患者就诊时大多已是晚期,于是他(tā)萌生了在(zài)当地开展早癌筛查的(de)念头。这一想法(xiǎngfǎ)得到了多方肯定与支持,通山县人民医院安排甲乳疝外科全力支持,湖北省肿瘤医院也派出了超声科两名医生支援。

2024年9月起,玉素甫几乎每个周末和假期都(dōu)带着团队(tuánduì)奔忙在通山县各社区(shèqū)与乡镇,免费给群众进行甲状腺(jiǎzhuàngxiàn)和乳腺筛查(shāichá)义诊。虽然通往乡镇的山路崎岖危险,虽然从早到晚常常累到腰都直不起来,但是他却始终坚持,乐此不疲(lècǐbùpí)。截至目前,玉素甫团队已经踏遍县城20个社区和13个乡镇(8个镇、4个乡、1个管委会),共开展筛查48次,累计筛查近万人,查出癌症病例约(yuē)400例。大多数患者因为早期发现而获得良好预后。

“玉教授不仅救了我的(de)命,还给了我们全家坚持下去的勇气。”53岁的孙(sūn)女士回忆起筛查住院的过程,忍不住哽咽(gěngyè)。家中丈夫儿子均为残障人士的她,在筛查中发现甲状腺癌,玉素甫得知其家境后,立即(lìjí)带头捐款1000元,并号召科室医护人员伸出援手,帮助她顺利完成了治疗。像这样帮助经济困难患者减轻负担的事例(shìlì)还有很多。

每完成(wánchéng)一次筛查,玉素甫的微信好友就会增加数十位。目前(mùqián),他的微信好友中约1400人都是筛查对象和患者(huànzhě);每天下班后,他平均要解答超过10位患者的微信咨询。

在通山县(tōngshānxiàn)挂职的这一年,玉素甫几乎把(bǎ)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服务人民健康的事业中,他也成为了当地群众心中极为信赖的医生,甚至有群众即使(jíshǐ)患了其他疾病,也执意要来他的门诊就医。

玉素甫每周只有周五能回家陪伴家人(jiārén),周六一大早,他就风尘仆仆赶回通山开启忙碌的筛查。今年五一期间,他原本答应抽一天陪上(péishàng)小学的儿子去武汉欢乐谷(huānlègǔ)玩(wán),结果却因为筛查任务而(ér)失约。今年新疆的肉孜节,他坚守在通山县人民医院救治患者,家人们也没能等到他回家团聚。

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拼时,玉素甫的回答(huídá)让人动容。他说:“我从新疆到浙江(zhèjiāng)和湖北求学,最后留在武汉(wǔhàn)工作,一路走来,少数民族(shǎoshùmínzú)的身份让我备受关怀。我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,只希望能尽我所能,报答这一切。”

今年7月(yuè),玉素甫将开启新一年的基层服务。他计划继续带着团队走遍通山县180多个山村,用心用情守护山区(shānqū)人民的健康。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(jífù)报酬(bàochóu)。

挂职肿瘤博士扎根山区一年期满,当地群众纷纷挽留:“再干一年吧!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